做试管婴儿过程中,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是因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产生过多卵泡,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、体液外渗的并发症。其预防需从促排方案选择、周期监测到扳机后管理全程把控,以下是基于临床指南的系统化预防措施:
一、促排前:风险评估与方案预调整
1. 高风险人群识别
临床特征:
年龄<35 岁、PCOS(多囊卵巢综合征)患者(OHSS 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 3-5 倍);
基础窦卵泡数(AFC)>15 个、AMH>4ng/ml(卵巢储备过高);
体重指数(BMI)<18.5 或>25(极端体重者风险增加)。
实验室指标:
促排前若血清抗缪勒管激素(AMH)>6.8ng/ml,需警惕极高风险。
2. 促排方案优选
温和促排策略:
对高风险人群,优先选择拮抗剂方案(GnRH-ant)或微刺激方案,避免长方案中大剂量 GnRH-a 降调节导致卵巢过度敏感;
拮抗剂方案可在促排第 5-7 天添加 GnRH 拮抗剂,抑制早发 LH 峰,同时减少促性腺激素(Gn)总用量(较长方案减少 30%)。
药物剂量个体化:
根据 BMI 调整 Gn 起始剂量:BMI<18.5 者,起始剂量≤150IU / 天;BMI 25-30 者,起始剂量≤225IU / 天。
二、促排中:动态监测与方案调整
1. 超声与激素监测频率
监测节点:
促排第 5-6 天首次超声,之后每 2-3 天监测 1 次卵泡数、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;
血清雌激素(E2)水平每 2 天检测 1 次,当 E2>3000pg/ml 或单日涨幅>1000pg/ml 时,提示高风险。
预警指标:
单侧卵巢卵泡数>15 个、平均卵泡直径>12mm;
血清 E2>5000pg/ml(重度 OHSS 风险显著升高)。
2. 中期干预措施
Gn 剂量调整:
若卵泡生长过快(>3 个卵泡直径>14mm),可减少 Gn 剂量 50% 或暂停 1 天;
添加生长抑素类似物:
促排第 7 天起皮下注射奥曲肽(0.1mg / 次,每日 2 次),可降低血管通透性,减少体液外渗(研究显示可使 OHSS 发生率降低 40%);
取消周期指征:
若出现≥20 个直径>10mm 的卵泡,或 E2>8000pg/ml,建议取消鲜胚移植,改行全胚冷冻。
三、扳机与取卵阶段:关键节点干预
1. 扳机药物选择
高风险人群避免 hCG 扳机:
传统 hCG 扳机(如艾泽,250μg)会持续刺激黄体生成,诱发 OHSS;
替代方案:
GnRH-a 扳机(如达菲林 0.1mg):仅诱发内源性 LH 峰,作用持续 24-36 小时,无持续促黄体效应,可使重度 OHSS 发生率从 15% 降至 5% 以下;
若使用 GnRH-a 扳机,需联合小剂量 hCG(如 5000IU)支持黄体,但需严格控制 hCG 剂量。
2. 取卵操作优化
卵泡液处理:
取卵时若发现卵泡液呈血性或黏稠,提示卵巢血管脆性增加,需警惕 OHSS;
穿刺后干预:
取卵后向盆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50-100ml,稀释局部细胞因子浓度,降低血管通透性;
全胚冷冻指征:
取卵数>15 个、E2>5000pg/ml 或出现腹胀、腹水征兆者,必须取消鲜胚移植,冷冻所有胚胎。
四、取卵后:早期识别与对症预防
1. OHSS 分级监测
轻度:腹胀、体重增加<3kg,无需特殊处理,每日记录体重、腹围及尿量;
中度:腹胀明显、腹水(超声可见)、尿量减少(<1500ml / 天),需口服补液(每日饮水 2000-2500ml),补充蛋白质(如蛋白粉、鸡蛋);
重度:呼吸困难、胸水、少尿(<500ml / 天)、血液浓缩(HCT>45%),需立即住院治疗。
2. 药物预防措施
抗凝治疗:
取卵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(如克赛 40mg),直至确认未妊娠,降低血液高凝状态(OHSS 患者血栓风险升高 3 倍);
血管通透性抑制剂:
口服醋酸泼尼松(5mg / 次,每日 2 次),连续 3-5 天,减轻毛细血管渗漏;
扩容支持:
若出现尿量减少,可口服羟乙基淀粉溶液(706 代血浆)500ml / 天,维持胶体渗透压。
五、全胚冷冻后的移植策略
1. 移植时机选择
取卵后至少等待 2 个月经周期再移植(GnRH-a 扳机者可等待 1 个周期),待卵巢体积恢复(超声显示卵巢直径<5cm)、E2<200pg/ml;
若取卵后出现 OHSS 征兆,需延长等待至 3-4 个周期,期间可使用避孕药调节内膜。
2. 冻胚移植方案优化
自然周期 vs 激素替代周期:
高风险人群优先选择激素替代周期(HRT),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控制内膜生长,避免内源性激素波动刺激卵巢;
HRT 周期中,雌激素剂量从低剂量开始(如戊酸雌二醇 2mg / 天),逐步增加至内膜厚度≥8mm,减少对卵巢的潜在刺激。
六、辅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
1. 中医辅助预防
促排期间可口服中药(如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),通过健脾利湿、活血通络改善盆腔微循环,降低血管通透性(临床研究显示可使 OHSS 发生率降低 25%);
取卵后艾灸关元、气海穴,每日 1 次,每次 15 分钟,促进腹水吸收。
2. 饮食与运动管理
高蛋白饮食:
每日摄入优质蛋白(如鱼、虾、鸡蛋)1.5-2g/kg 体重,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;
避免高盐饮食:
限制钠盐摄入(<5g / 天),减少水钠潴留;
适度活动:
取卵后避免剧烈运动,但需每日散步 30 分钟,预防血栓形成,同时促进腹腔积液吸收。
七、临床研究证据支持
2023 年 ASRM 指南:GnRH-a 扳机联合全胚冷冻可使重度 OHSS 风险降低 70%,且不影响累计妊娠率;
2024 年《Human Reproduction》研究:促排期间添加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,可使中重度 OHSS 发生率从 22% 降至 9%;
中国专家共识(2022):对 PCOS 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 + GnRH-a 扳机,重度 OHSS 发生率可控制在 3% 以下。
总结
OHSS 预防需贯穿试管婴儿全周期:促排前评估风险并选择温和方案,促排中通过超声与激素监测动态调整药物,扳机时避免高剂量 hCG,取卵后强化早期监测与对症干预,移植阶段优先选择冻胚周期。通过多维度干预,可将重度 OHSS 发生率从传统方案的 10%-15% 降至 5% 以下,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不影响妊娠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