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人每月240元,发放时间为6-8月,共3个月。
高温补贴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,但在实际操作中,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政策存在误解。本文针对山西运城地区常见误区进行梳理,帮助明确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与规范。
一、高温补贴发放条件与误区
高温补贴的发放需满足以下条件: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(日最高气温≥35℃)露天作业,或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℃以下。以下误区需特别注意:
1. 用实物冲抵补贴
- 错误做法:部分单位以绿豆汤、防暑药品等实物替代高温补贴,或按每日10元标准发放物品(如每月300元)。
- 正确规定:防暑物品属于福利,不得冲抵补贴。高温补贴必须为货币形式,且每人每月240元。
- 对比表格:
发放方式 | 是否合规 | 法律依据 |
---|---|---|
货币支付(240元) | 合规 | 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 |
实物替代 | 违规 | 不得用饮料、药品充抵高温津贴 |
混合发放 | 违规 | 补贴需独立列项,计入工资总额 |
2. 因工时缩短或岗位特殊性拒发
- 错误做法:认为巡检工仅少量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,或高温天气缩短工时后取消补贴。
- 正确规定:只要岗位存在高温作业,无论时间长短,均需发放。缩短工时不得扣除补贴。
- 适用场景:露天作业(如建筑、环卫)、高温车间(如冶炼、制造)等。
3. 将补贴计入最低工资标准
- 错误做法:将高温补贴纳入最低工资计算,导致实际工资降低。
- 正确规定:最低工资不包含高温津贴,需额外支付。山西现行最低工资标准(如1620元/月)与补贴独立。
- 计算示例:若最低工资为1620元+补贴240元,总工资≥1860元。
二、特殊情形与权益保障
- 夜班高温作业:无论白班或夜班,只要符合高温条件,均需发放补贴。
- 中暑工伤:因高温作业导致的中暑,可申请职业病认定,享受工伤保险待遇。
- 维权途径:劳动者可向人社部门举报(电话12333)或申请劳动仲裁。
高温补贴的规范发放关乎劳动者健康与权益。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循政策,避免实物替代、工时挂钩或计入最低工资等误区。劳动者需主动了解权益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。共同保障夏季高温作业的安全与健康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