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以
根据江苏省相关规定,用人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属于法定劳动报酬的一部分,但目前并未强制要求必须单独列明在工资条中。不过,工资条需包含劳动报酬明细,若高温津贴未明确标注,可能引发争议。建议企业将高温津贴与工资合并发放,并在工资条中注明“高温补贴”或类似项目,以保障员工知情权。
一、高温补贴的法律依据与发放标准
政策依据
- 江苏省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应向夏季露天作业及高温环境下的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。
- 补贴对象包括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等室外作业人员,以及室内温度超过33℃的工作场所人员。
发放标准
- 高温津贴按月或一次性发放,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(以2023年为例,具体金额随政策调整)。
- 若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℃以上高温天气工作,需额外支付加班费。
二、工资条列示要求与实际操作
法律对工资条的要求
- 根据《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》,工资条需包含工资总额、岗位工资、绩效奖金、津贴补贴等项目,但未明确要求单独列出高温津贴。
- 若高温津贴与其他补贴合并发放,需确保总金额符合法定标准。
实务建议
- 企业可通过备注栏或其他补贴项注明高温津贴,避免因未列明引发劳动纠纷。
- 员工可要求企业提供工资条明细,核实高温津贴是否足额发放。
三、常见问题与维权途径
争议场景
- 若企业未发放高温津贴或金额不足,员工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,或通过劳动仲裁维权。
- 高温津贴属于强制性福利,企业不得以实物(如饮料、药品)替代现金支付。
维权证据
保留考勤记录、工作环境温度监测数据、工资条等材料,作为主张权益的依据。
四、高温防护与健康提示
职业健康保护
- 用人单位需提供防暑降温用品(如遮阳帽、清凉油),并合理安排高温时段休息时间。
- 劳动者若因高温作业患病,可申请职业病诊断,享受工伤保险待遇。
个人防护措施
户外工作者应穿戴透气防晒衣物,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避免中暑风险。
:高温津贴虽非强制要求单列于工资条,但企业需确保发放合规,并通过透明化操作减少劳资矛盾。劳动者应主动了解自身权益,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健康与经济利益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