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法
江苏省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属于违法行为,劳动者可依法维权。根据现行政策,徐州市执行全省统一标准,高温津贴为每月300元,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,且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,不得以实物替代。
(一)高温津贴的法律属性
- 强制发放义务
高温津贴属于工资组成部分,企业未按时足额支付即构成拖欠或克扣工资行为。依据《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》,该费用纳入工资总额,受《劳动法》及《劳动合同法》约束。 - 适用条件
符合以下任一情形,用人单位必须发放:- 室外露天作业:日最高气温≥35℃(以市级气象部门发布为准);
- 室内作业: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至33℃以下。
包括夜班工作者,只要环境温度达标,同样适用。
(二)违法后果与维权路径
- 法律责任
- 用人单位需补发欠款,并可能面临欠薪金额50%-100%的赔偿金;
- 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,或申请劳动仲裁,追讨权益。
- 证据收集
- 保存考勤记录、温度监测数据、工作通知等;
- 通过集体维权提高胜诉率,如工会介入或多人联名申诉。
行业类型 | 高温作业比例 | 补贴落实情况 | 常见争议点 |
---|---|---|---|
建筑/物流业 | 85%以上 | 较规范 | 临时工漏发、计件制模糊 |
制造业(车间作业) | 60%-70% | 部分企业违规 | 空调设备不达标 |
环卫/外卖服务业 | 90%以上 | 参差不齐 | 外包公司推诿责任 |
(三)政策执行现状与改进方向
- 监管强化
2025年江苏省人社厅加强专项检查,重点抽查建筑工地、物流仓储等高风险行业,要求企业公示发放记录。 - 劳动者意识提升
- 宣传普及高温权益,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被动接受;
- 鼓励通过12333热线或“江苏智慧人社”App在线举报。
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基本保障,用人单位逃避责任不仅违反法律,更损害社会公平。随着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觉醒,任何侵害权益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制裁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