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以
根据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用人单位必须以货币形式发放高温津贴,不可用实物(如西瓜)替代。西瓜虽能缓解口渴,但其含水量、维生素及电解质含量有限,无法全面满足高温作业人员对水分、能量和矿物质的需求。
(一)高温补贴的法定要求
- 发放形式:明确要求以现金形式支付,确保劳动者自主选择防暑物资。
- 覆盖人群:室外露天作业及不能有效降低工作场所温度至33℃以下的劳动者均需覆盖。
- 区域差异:安徽省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(如属地政策调整以最新为准)。
(二)西瓜与高温补贴的核心差异
对比维度 | 高温补贴(货币) | 西瓜(实物) |
---|---|---|
能量补充 | 可购买含电解质饮料、功能食品等 | 单位热量低,约 30kcal/100g |
矿物质供给 | 可搭配盐分、钾离子补充剂 | 含钠极少,钾含量约 109mg/100g |
个体需求匹配度 | 根据劳动强度自由选择防暑物资 | 无法满足高代谢率或特殊体质需求 |
(三)科学防暑的综合方案
水分补充策略
- 每小时补充300-500ml水,优先选择含钠、钾的运动饮料。
-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防止稀释胃酸影响消化。
营养支持重点
- 蛋白质:每日摄入量需达1.2-1.5g/kg体重(如60kg者需72-90g)。
- 维生素C:增强免疫力,建议通过柑橘类水果或补充剂摄入。
环境适应措施
- 轮班作业时间避开10:00-16:00高温峰值时段。
- 工作场所配备通风设备及遮阳设施,降低热辐射。
高温作业防护需兼顾法律法规与生理需求,西瓜可作为辅助补水手段,但不可替代法定高温津贴。科学防暑应结合足量饮水、合理营养及环境控制,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