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℃/10-30元/6-9月/通风设备/遮阳设施
在安徽亳州,高温补贴的发放与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直接挂钩。用人单位需确保作业区域温度监测系统完备,配备强制通风或遮阳设施,并根据气象部门预警调整户外作业时间。补贴金额按日计算,连续35℃以上高温天气下,露天作业人员每日可领取10-30元补贴,发放周期为每年6月至9月。
(一)温度监测与补贴标准
温度阈值与发放条件
连续3日日最高气温达35℃以上,启动高温补贴机制。
室内工作场所温度超过33℃时,需同步发放补贴。
特殊岗位(如炼钢、建筑)补贴标准上浮20%-50%。
补贴发放周期
按实际高温天数累计计算,不足1小时不计入。
6月至9月为法定发放期,逾期未发放需支付滞纳金。
特殊岗位调整
户外快递员、环卫工人等群体补贴标准为普通岗位的1.2倍。
密闭车间作业人员补贴按温度每升高1℃增加5元。
对比项 | 普通岗位补贴(元/日) | 特殊岗位补贴(元/日) | 环境要求 |
---|---|---|---|
35℃-37℃ | 10 | 12 | 通风设备覆盖率≥80% |
38℃-40℃ | 20 | 24 | 遮阳设施覆盖率≥100% |
超过40℃ | 30 | 36 | 强制缩短户外作业时长50% |
(二)工作场所环境要求
通风与降温措施
室内作业区需安装机械通风设备,换气次数不低于15次/小时。
户外作业点每500平方米需配置1台移动式喷雾风扇。
高温时段(11:00-15:00)禁止露天焊接、沥青铺设等高危作业。
遮阳与隔热设计
建筑工地需搭设遮阳棚,顶部反射率≥70%。
车间屋顶采用隔热材料,内外温差需控制在8℃以内。
露天设备操作台须配备可调节角度遮阳板。
健康监测与应急
每日上岗前测量体温,连续3日超37.5℃者强制调岗。
作业点每50人配备1个急救箱,含盐汽水供应量≥2L/人·日。
建立中暑应急预案,15分钟内完成人员转移与降温处理。
环境指标 | 室内标准 | 户外标准 | 检测频率 |
---|---|---|---|
空气流速(m/s) | ≥0.5 | ≥1.0 | 实时监测 |
相对湿度(%) | ≤80 | ≤60 | 每2小时记录 |
热辐射强度(W/㎡) | ≤200 | ≤300 | 每日校准 |
高温防护需企业与劳动者共同落实。用人单位未达标者,劳动者可向人社部门实名举报。亳州通过补贴与环境要求的双重约束,推动建立科学防暑体系,保障极端气候下的职业健康安全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