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,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,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。
高温天气下,用人单位需确保工作场所温度不超过33℃,并采取通风、降温等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。
一、高温补贴发放标准
补贴金额
- 室外作业人员:每人每月300元,或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,每日12元。
- 室内作业人员:每人每月200元,或每日8元。发放时间为每年6月至9月,覆盖高温季节。
发放条件
- 劳动者在35℃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,或用人单位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℃以下时,需发放高温津贴。
- 补贴需纳入工资总额,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或钱物替代。
二、工作场所环境要求
温度管控
- 40℃以上:停止室外露天作业。
- 37℃至40℃:室外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6小时,且避开当日最高气温时段(如12:00-15:00)。
- 35℃至37℃:采取轮班换岗,缩短连续作业时间,禁止安排加班。
特殊群体保护
孕妇及未成年工:不得在35℃以上高温天气从事户外作业,或33℃以上室内场所工作。
设施要求
- 工作场所需配备通风设备、遮阳棚、休息区,休息室温度宜控制在24℃-30℃。
- 提供防暑降温饮料、药品(如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),并确保饮水供应。
三、健康防护措施
个人防护
- 穿戴透气浅色工作服、宽檐帽,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。
- 每1-2小时休息10-15分钟,补充含盐饮品(如淡盐水、绿豆汤)。
应急处理
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中暑症状时,立即转移至阴凉处,用湿毛巾降温,必要时就医。
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高温劳动保护规定,结合补贴发放与环境优化,切实保障劳动者夏季作业安全与健康。
精彩评论